一、医疗机器人的分类
按照人工智能的不同阶段划分,智能医疗机器人可以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与超人工智能。
1、弱人工智能阶段的智能医疗机器人是指以工具的形式而存在,为自然人或者法人所掌控的智能医疗机器人,并不拥有真正的智能。
2、强人工智能阶段的智能医疗机器人是指兼具思考与行为的自主性,但无法完全脱离人类而存在的智能医疗机器人,其具有自我意识和创新思维。
3、超人工智能阶段的智能医疗机器人是指具有完全自主性,并且能够完全脱离人类而存在的智能医疗机器人。超人工智能阶段的智能医疗机器人目前基本上属于想象。
二、医疗机器人的关键技术
1、优化设计及系统集成
机械系统,由传动、导向、执行三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特定的作用,对应着不同的使用对象,因此要使设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使设计进一步优化到满足功能的需求;而当将部件集成为机器时,需面对具体要求,作出具体方案,才能使机器人的治疗更有针对性。这是一种新的设计思路,优化设计及系统集成技术将越来越成熟,将朝着精确、高效、专业的方向发展,医疗机器人的治疗也将越来越有的放矢。
2、远程技术
“远程医疗”,即通过网络通讯技术来扩充就医途径和医疗信息来改善患者的治愈效果,远程医疗本质上是通过网络通讯技术对优势医疗资源尤其是智力资源的共享,其对手术机器人有很高的要求,机器人必须以极小的误差执行医生发出的远程指令,才能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同时,其对互联网的要求也极高,需要数据提供者通过互联网向数据需求者提供详尽的医疗资料,才能使医疗资料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对医生来说,机器人的精准度往往*高,可以准确迅速地完成手术;对地区来说,远程技术可以有效缓解地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使偏远地区也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医疗。
3、手术导航技术
手术导航,指将成像机器人伸入患者体内,对治疗部位进行追踪定位,全过程无需专人操作,由机器人自主完成。由于微创手术具有恢复快、创口小等特点,其应用也就日益广泛,手术导航技术成为了其中关键的一环。手术导航设备能够辅助医生确定关键部位或结构的空间位置,准确了解解剖结构信息,进而保证手术精度与安全,目前在微创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4、柔性技术
柔性技术,即使软体机器人可以进行形变的技术。在医疗过程中,医生常遇到肉眼难以观察的患病区域,难以准确地做出判断。软体机器人具有无限个自由度,可以随意、灵活地改变方向,因此可以在已有空间内自由地改变方向,帮助医生判断病情。柔性结构分为串行结构和并行结构,串行结构简单可控,仅有一根导轨连接,简单易控制;并行结构有多条导轨,每条导轨共同影响机器人的动作,可以减少误差的积累,结构更加紧凑,刚度更高,受力易集中。
5、应用大数据
医疗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即运用互联网,将同一患者的所有数据综合,使某一所有就诊数据可以被所有医生利用,机器人再通过数据对医生的判断做出判定,判定判断是否出现失误,是否与以往的判断有**差别,以减少手术风险。由于世界上现有的人口基数大,所以数据量极其大,运算也相当有难度,且需要各个领域的密切配合,如运用计算机来获取、传递大数据,运用数学知识来处理大数据等。目前,由于一些技术尚未成型,大数据尚未被广泛应用。